未來農業必將朝三方面發展
來源:網絡 作者:轉載 發表時間:2016-04-01
農業關系到國家安全。自古以來,中國經濟一直以農業經濟為主,直到建國之后,工業的生產總值才超過農業。隨著工商業的快速發展,農業在國民生產總值所占的比重持續下降。機會在城市,就導致農村人口背井離鄉去城市打工,據悉,我國有超過2.7億的農民工。大量農民外出務工,造成了一系列尖銳的社會問題如留守兒童、留守老人、農地荒廢等。
李克強總理說:“我們很多農民工長年外出打工,拋家別子,上不能對父母盡孝、下不能對孩子盡到教養責任,致使許多家庭被愛所棄,處于風雨飄搖之中。各級領導干部要設身處地、將心比心,要像解決自己親人問題一樣,想方設法幫助農民工返鄉創業,這是‘積德’的大好事,各項配套政策必須要落到實處!”
近年來,聯想、網易等許多知名IT公司跨界逐鹿農業,許多城市里的上班族也脫下西裝,走進田間地頭。隨著我國全面的產業升級轉型,農業也將插上物聯網、互聯網的翅膀,迎來全面升級轉型。農業這一領域將大有可為,不僅促進經濟的發展,而且將解決很多農民工外出所帶來的社會問題。在筆者看來,農業創業有以下三大機會。
一、農業規模化、工業化
7月22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總理講起一段往事:10多年前他去加拿大考察現代農業,特別注意到對方介紹情況時從不簡單地說“農業”(Agriculture),而是始終用一個完整的詞組“農業產業”(Agriculture Industry,直譯為“農業工業”)。
“我當時聽得很奇怪,怎么又是農業又是工業?”總理說,“他們帶我看了一圈后我明白了:從選種、種植、收割、倉儲,到加工、營銷,完全是用工業的方式發展農業,打通了農業全產業鏈的各個環節,最終的產品銷往全世界!”
我國目前的農業生產方式主要是幾千年來傳承下來的小農經濟,以農戶為基本的生產單位。和之前的合作社相比,這種模式更能提高農民的積極性。農民精耕細作,糧食產量大幅提高,解決了我國人民吃飯的問題。
然而這種模式存在極限,土地隨耕種的年限增長而肥力流失,過度施用化肥導致土地的鹽堿化。其中一個好的辦法是采用大型農機,深耕深翻將大大緩解化肥施用過度的問題。但是由于單個農戶的土地規模小,且田地間的田埂也難以使大型農機通過。這些問題都嚴重制約了我國農業的農業現代化之路。
縱觀發達國家農業現代化的發展路徑,普遍都是用工業的方式發展農業。農業不向產業化方向發展,農業現代化就失去了支撐;反過來說,也只有根本轉變農業的發展方式,農民增收增效才有保障。
所以,采用現代化大型農機、智能節水灌溉系統和先進物聯網系統的現代化新型規模化農場,將是未來農業發展的一大趨勢。從農戶手里以租賃、收購、入股等方式將分散的農田集中管理。打掉了田埂,土地可耕種面積約提高將近20%。大型機械的使用提高種植效率并有效減少化肥的過度使用。智能節水灌溉有效提高灌溉效率,節約資源。物聯網技術的使用將使種植者有效地監測農田的水、肥及病蟲災害等問題。同時,規模化農場也更加便于農產品的深加工,生產高附加值的農產品。
在單位土地面積難以增產的情況下,如何能更有效率地耕種,似乎是未來農業需要探索的一個課題。
二、中高端有機農產品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中產階層在中國社會崛起。這一階層具有較強的消費能力并追求品質生活。而傳統的以解決吃飯問題為直接目的生產的農產品將難以滿足他們的差異化需求。吃飽、吃好遠遠不是目的,吃的健康才是中產階級們關注的重點。這些需求將催生出一個差異化的市場。
當超市中普通的大米、面粉、蔬菜難以吸引中產階級的青睞時,市場上便出現了各種“有機”食品。而且“有機”食品通常價位遠遠高于普通蔬菜。“有機”食品究竟比普通食品在營養成分和安全性方面有多少優越性,其實尚無定論。其主要的賣點是“有機”的概念,滿足中產階級的差異化消費需求。
中國的中產階級的迅速崛起,使得消費品和服務業都沒有來得及跟上其步伐,這就導致了非常大的缺口。雕爺正是抓住了這一點,在中產階級身上大做文章,他旗下的阿芙精油、雕爺牛腩、薛蟠烤串等都是精確地瞄準了這一市場而大獲成功。農產品也是一樣,差異化市場需求的不斷擴大,許多公司如聯想等看到了這個商機而迅速介入。
簡單的有機食品或許也不能完全滿足中產階級的需求,現在,許多互聯網人如前搜狐博客主編陳辛堯離職回鄉種米創業。一個互聯網媒體人,帶著讓城市居民吃到健康無污染糧食的夢想回鄉種地。這種“情懷”讓米有了“故事”。而有“故事”的營銷,是被中產階級所樂于接受的。
三、農產品O2O電商系統
以上兩點是基于農業的生產環節,而這一點針對農產品的流通環節。互聯網帶給我們的便利與實惠在于,砍掉中間渠道。在農產品市場,互聯網也將發揮這個手術刀的作用。
傳統農產品,從農戶手中到消費者手中要經過收購商、若干級批發商、菜販或超市等若干道過程。在插上“互聯網+”的翅膀之后,農產品將有可能直接從農戶手中到消費者手中。消費者通過線上農產品電商瀏覽商品,獲取農產品的信息,網上下單之后,農戶將農產品通過第三方物流發給消費者。這將是未來的農業O2O。
目前,我國的互聯網尤其是電子商務十分發達,但是針對農產品的電商系統完全沒有形成氣候。農產品電商并不同于一般商品,農產品的品控更難,對于物流的要求也更高。
然而有困難并不代表不發展。隨著大規模現代化農場的普及,農產品的品控將有所保障。而中國的物流業也在穩步發展,冷鏈等新興物流技術的普遍采用將解決農業電商系統物流環節的關鍵問題。
農業O2O的任何一個環節,從電商平臺到物流配送都存在著大量的機會。可以說是一片藍海。
總結:
李克強總理號召回農村創業,中國許多源于農村的社會問題都要依靠現代農業的發展來解決,這是國家意志的體現。只有跟隨國家意志,才能享受政策帶來的高速增長紅利。以后有志青年的創業,將遠遠不局限于高樓林立的城市,阡陌縱橫的田間地頭,也將大有可為。
上一篇:關愛土壤從化肥減量開始
下一篇:以服務規模化來推進農業的現代化